她是南方和北方的结合,南北两种文化在她身上交融;她追求生活品质,向来打扮得利落精致;她崇尚“没丑女性,只有懒女性”,必须要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她才艺双全,舞蹈、唱歌、演讲、主持、羽毛球、游泳,样样精通;她专业扎实,南开大学毕业后没停止学习的脚步,2005年在职攻读了MBA工商管理硕士,使自己不只拥有专业英语常识,还储备了商业管理方面的常识。
作为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商贸外语部主任,33岁的陈文珊不只有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更有着其他教师为之羡慕的吸引学生的魔力。
“冰美人”与“微波炉”
“有人称我是冰美人,但我感觉自己更像是微波炉。”这是陈文珊的自我介绍。的确,年轻、干练、漂亮是第一眼看到陈文珊时的感觉,但为什么她是个冷热结合体呢?
“冰美人”的“雅号”是身边的同事给起的。20岁从南开大学习英语专业毕业后,陈文珊舍弃多个工作机会,来到了还处于初创阶段的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从普通的英语教师、班主任,到目前的商贸外语部主任,成立陈文珊名师工作室,毋庸置疑,她拥有强劲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待人处事果敢、干练的她,不只对自己高标准、严需要,也同样以较高的规范来需要她的团队。于是,漂亮的外表配上时而严肃的表情,让她成了外人眼中的“冷美人”。但“冰美人”也有疯的时候,刚来学校时曾直呼她“boss”的外籍教师在一场新年化装舞会后,才真的认识了她原来也是个非常会玩的“疯丫头”。日常的陈文珊,不只兴趣喜好广泛,而且也是朋友们聚会时的主角,没她的聚会少了很多欢声笑语,没她的旅游也会变得无趣。
陈文珊更喜欢“微波炉”这个昵称,这是学生们给她起的。她教过的学生们说,陈老师表面看着有一点点冷,但熟知她的人都了解她从来不埋怨学生,对学生的需要基本都是有求必应,而且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与学生交谈,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确实是为他好。一位学生如此描述陈文珊:“大家喜欢听陈老师上课,更喜欢她这个人,她真实可亲,积极向上,我想与她说心里话,她是大家的真朋友。”也有学生说:“陈老师就像一块水晶,晶莹剔透,绚丽多彩!”
与学生真心地交朋友,一直是陈文珊的为师之道。近些年中职学校的学生有了较大的变化,很多教师都感觉愈加难与他们交流交流了,但陈文珊却与学生有着很多一同语言。当不少年轻教师常常对学生的成绩下滑而一味抱怨时,陈文珊总把他们当成我们的孩子,她说:“大家不可以只把自己当成老师,上课,教给学生常识、技能;假如大家能把自己当成父母,才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引导他们的职业生涯,向他们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试想,什么父母不可以容忍我们的孩子犯一些小错?”
你信赖学生,学生也会信赖你
陈文珊将自己与学生的“朋友缘”归结为“信赖”二字,她说:“只有你充分信赖学生,学生才会向你打开心扉。”
记得刚刚做教师的头几年,面对只比自己小四五岁的学生,陈文珊却一直期望能打造起作为教师的威信,也一直拿我们的高标准来需要和衡量学生。结果没几天,她就碰了壁。在开学的宿舍检查时,陈文珊闻道小张身上有烟味儿,一口咬定小张吸烟,并让他当场道歉。小张否认,并愤愤而去。后来,旁边的学生讲解说,是小张同寝室的同学抽的,由于两人在一块聊天,所以小张也弄得一身烟味。
虽然这是桩小事,却给了陈文珊非常大的触动。“由于对小张的误会,很久他都与我有隔阂,那一次让我了解,打造信赖困难,摧毁信赖却是瞬间就能完成的。”陈文珊说。
在后来的工作中,陈文珊就格外呵护“信赖”二字。她认识到,想要打开学生的心扉,第一要学生相信你,只有你尊重他、信赖他,学生才会把你当做倾诉的对象,当做是他朋友圈中的一份子。为了成为学生的朋友,她下了不少的功夫。她钻研青少年心理著作,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倾心与其他专业骨干教师、出色班主任交流,她一直坚信人要不断学习、要在集体中进步,她不舍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深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储备”。
怎么样把自己桶里的水舀给学生,陈文珊又煞费了一番苦心。“语言是一种文化,商务英语不止是为了让学生和外国人进行商务对话,而是传递给人一种企业文化。”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学习商务英语,她向学生介绍自己在海外的见闻、将商务常识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甚至把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郭德纲的天津相声、小沈阳的“二人传”都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她会像演员一样在课堂上演上一段“我为财狂”,用周立波式的幽默讲解金融常识。这比生硬地教学生“股票、K线”等英语单词更多了一份亲切、生动。
“目前的孩子,假如你直接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效果不会非常明显。”于是,陈文珊会用她我们的方法。一节英语复习课上,后排的男孩打起了瞌睡,陈文珊把他叫了起来,但并没说“请勿睡觉了”,而是问了一句:“小杨,你父亲目前正在干什么?”学生愣了一下后回答到:“上班”。紧接着就有了一段对话:“那你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送桶装水。”“他喜欢目前的工作吗?”“不喜欢”。“那你了解他为何还在工作?他在为哪个工作?”这个时候,学生没再回答,而是默默坐下翻开了复习训练册。所有都像是不经意间的问题,却又似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德育是个比较虚化的定义,要把它落到实处,让学生亲身感触。不止是德育,大家所有些教育都要找到适合的方法办法,有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些直截了当、掷地有声,但不管如何,都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切实的收成。”陈文珊说。
“他们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骄傲”
陈文珊的办公室里有个特殊的通知栏,上面没各种公告,也没统计表格,而是摆满了学生的贺卡、与一届届学生的合影。陈文珊自豪地指着那面照片墙说:“他们都是我的朋友,也都是我的骄傲。”学生毕业了,但联系一直维持着,短信、E-mail、MSN、QQ,他们无所不需要。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近期一位她最早教过的学生携带自己两三岁的孩子来学校看望她,也向她讨教婴幼儿教育经。
在和学生的相处中,陈文珊也从他们身上发现了不少的亮点,不少学生也成了她的骄傲。
2009年,她第三次带队参加上海星光计划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学生们不辱使命地第三捧回英语演讲项目团体第一和个人1、二等奖的奖杯。在这个光荣的团队里有一个特殊的男生,他在决赛的演讲台上说:“之前我从未相信今天我会站在这里。但有一位老师让我做到了,由于她信赖我。所以,我要证明我一个人是最棒的。”回想起当初把他挑选进团队,陈文珊承受了相当大的重压。在其他老师和同学眼中,他逃课、缺考、去学生科报到成了家常便饭,简直就是害群之马。可事实证明他是一匹黑马,只须有人挖掘、信赖他。在连续几个月的魔鬼式练习中,陈文珊几乎舍弃了所有些休息时间,家务顾不上做、孩子没时间管,一天几十遍地陪他排练,大到语音语调、小到眼神手势,甚至需要他的演讲时间精确到秒。或许是由于以前无人这样耐心地指导他,携带信赖的眼神理解他,他变了,变得有礼貌、变得虚心、变得懂事。后来在陈老师的鼓励下,他竞选了学生会干部、继续强化口语,毕业时由于表现出色,被一家百强企业录用。
面对现在学生空虚迷惘的心理情况,陈文珊不失机会地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学生谈恋爱了,跑来和陈文珊谈心,她说自己非常犹豫不绝。陈文珊和她说,“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啊,你有了愈加知心的朋友,可是你们将来会继续走下去吗?会如何走呢?升学?就业?升学挑什么专业?就业的话你的性格特点合适干什么?”一串问号后,带给小姑娘深深地考虑,后来她干脆把男友也带来,从情感咨询变成了一次将来生涯设计。
借助一次次不经意的机会,关注每个学生,陈文珊像母亲一样关心着他们,在她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出色的,每次谈心都是真诚的。“母亲,母亲节节日快乐!、陈老师过生日快乐!”陈文珊每年收到的贺卡如雪花般飞来。正是她的真心付出、真情流露,感动着每个学生,引导更多的学生成人、成才!
“我在坚持,也在改变”
“老师,你如何还没有跳槽?小陈,你还在工商外国语教书?”几年不见的朋友和学生常常会问起陈文珊这个问题。的确,当年南开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时就是天津经济广播电台兼职英文节目主持人、毕业前靠兼职就能拿到和目前差不多薪水的陈文珊,为何能一直留在教育的职位上一直如一?就连当时招聘她进校的校长都说:“今年引进的老师中,陈文珊将是第一个跳槽的人。”面对14年前学校招入的26名大学毕业生相继跳槽,面对当年的朋友纷纷收成更好的待遇,陈文珊留得最久、最踏实。
陈文珊说:“的确在1996年,以我的条件可以选择的职业有不少,我大多数同学已经是某某百强企业的中国区负责人;2010年,我仍有很多路可以选择,我在不断地学习充实中。”但,多年前校领导求贤若渴的心感动了她、经验丰富教师的帮忙勉励了她、目前学校的健康进步吸引了她、教育职位上的磨练改变了她。
陈文珊的爸爸曾是一所中职学校的副校长,从小的耳濡目染也让她对职业教育有一份特殊的情节。职业教育让她收成不少,但同时她也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进步有一丝忧虑,她感觉有很多地方仍需改变:譬如职业资格证书与企业实质需要的脱节、学校教学与职位需要的偏失等。她提出,现在学校十分看重让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学生屡获大奖,可是获奖者到了工作职位上却不可以体现出比赛对其职业能力的提升,种种不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现象还是非常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考虑。另外,对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自己仍有很多需要不断地提高。
“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不断提升”是陈文珊对自己提出的需要。今年暑假,陈文珊决定去学习电商高级技师,获得电商高级技能证书,为学校、为职业教育的进步尽绵薄之力。
她对自己说:“我要建设一个是我们的银行,这个银行不只拥有物质的保障,更多的是精神的财富,把我每一项技能、每一份才艺储蓄在里面,有按期还有活期。为我的生活、工作做好最充分的筹备。”